“山區助學”一直是各大品牌公益重點關注的領域,近年來,隨著一批批的志愿者走進大山,政策、媒體關注、品牌公益力量的傾斜為山區孩子打開了向外求知的路。從2017年起,日豐也通過開展自己的公益助學行動參與其中。
今年,是日豐公益行動的第9年,品牌希望借助傳播讓更多人知曉,匯聚更大力量托舉孩子。在這樣的背景下,我們為日豐,為所有關注孩子教育的公益人,講了一個大山里的故事——
《我才不是沒人管的小孩》
公益傳播,“情感“永遠是最強大的創意原點。前期溝通時客戶向我們提出的需求也很簡單:講一個感人的故事,讓日豐公益人看見9年助學的意義,也讓其他人愿意加入進來。
于是在創意構思之初,我們先找到一位扎根一線的公益志愿者取經,并從他的分享中了解到一個現實情況:山區孩子們的困境,不僅是經濟貧困,還有父母外出務工、地處偏遠扶持力量不穩定等情況帶來的精神孤獨。
助學公益關注的孩子,往往是在這些話中長大的——“這孩子真可憐,沒人管”“自己都顧不上,那還管得起他”“別管了,你能管他一輩子嗎”。孩子們如同置身孤島中,生活沒人管、學習沒人管、未來沒人管。迷茫、無力與不確定,是大山孩子對未來的情緒基調。
這時,影片的主角人設雛形出現在我們腦海里——一個從小被大家定義為“沒人管的小孩”阿布。而在這個故事基礎上,我們避免過分渲染苦痛,而是通過發生在助學中的故事片段,傳遞溫暖與希望。于是我們加入了一位“愛管閑事”,事無巨細為孩子“管到底“的阿豐老師,他是所有山區支教者的代表,也是日豐助學價值觀的化身。
透過阿豐與阿布的故事,人們能看到公益助學的真正意義:不只是經濟的扶持,更是通過持久不斷的托舉,給予孩子們“有人管”的信心與奔赴未來的底氣。持久的幫助就像太陽,能一直指引孩子看見未來的方向,看得更遠,就能走得更遠。
但我們想做的并不止是一條公益影片,從一開始我們就為品牌做了更長遠的思考。
正如開頭所言,“山區助學“是品牌公益的熱門主題,如何強化日豐助學與眾不同的意義和使命,讓同行者找到認同感和價值感?我們希望將日豐公益助學行動IP化,并通過簡練、有傳播性、有記憶度的符號沉淀品牌資產,使日豐公益未來的延續有更具象的載體。影片中的許多元素,便是這次IP化的一環。
首先,固定「你的未來日豐管」作為公益助學IP名稱,并為“管“賦予更多元的含義:管,是日豐最基礎的產品形態,也是對孩子擲地有聲的長期承諾。我們以”日豐管“為基礎設計icon圖形,在水管上加了一段紅絲帶,并將這個符號復用到所有傳播素材里。
影片中的紅絲帶日豐管,是阿豐老師自制的簡易望遠鏡,用于鼓勵阿布用知識看見未來。在其他傳播中,紅絲帶日豐管是學子手中的錄取通知書,是公益人喊出“我來管“時舉起接力棒。
最后,用影片中從“沒人管“到”我來管“的故事完整演繹「你的未來日豐管」公益IP的使命與意義,讓每位受眾記住:任何地方,只要看見日豐管,孩子的未來就會有人管。至此,獨屬于日豐公益IP資產初步搭建完成。
除了對山區貧困學生提供經濟補助,日豐還會重點資助無力支付大學學費的準大一生,并為成績優秀的受助畢業生提供企業offer直通車,從教育到就業,護航孩子筑夢未來。這個奉行長期主義的品牌,在公益路上繼續踐行“長久管到底”的價值觀,也成為我們共同打造「你的未來日豐管」公益IP的底氣。
在浮躁、追求噱頭的時代,這份樸實的決心打動了每位公益參與者與傳播創作者。其中包括戛納電影節入圍演員陳永忠老師(畢贛《路邊野餐》男主),即影片中“阿豐老師“的飾演者,也包括制作團隊與公益合作方。所有人協力讓這個溫暖的故事得以圓滿完成,讓更多人看見助學的意義。
而「你的未來日豐管」公益IP的故事未完待續,在遙遠的大山深處,新的助學行動仍在繼續開展,更多“我來管“的力量正源源不斷地流向大山。未來隔山海,山海亦可平。